小弟在項目管理做滿8個月,身心已經出一點狀況了,但下個月就要領年終,我沒做滿一年基本上年終都不多吧?是否該撐到1月呢?我是否被不合理對待了? 下列為我認為可以判斷不合理的事物:
1.當時在外省出差一個月時,因為我在環境下變化太大。身心有點適應不了。這個狀況下造成我很慌所以跟主管說我很不適應,并說我覺得工作量需要調整,但主管反而一直挑我毛病并說我還有很多問題自己要想辦法并且用很專業知識要來調侃我。
2.回新疆后,我感覺氣氛整個不對,不知是心理作用嗎,工作量被降到很低像被冷凍那種感覺,并過沒多久就找一個新人要交接我的項目。
3.主管好幾天都沒理我后也因自己狀態很差有些郵件沒處理到,突然今天很突然的把我叫進辦公室并放大檢查此問題,并請我盡量不要再跟前輩請教問題了,及暗示我考慮職場規劃工作了。
被“PUA”(即通過心理操控來控制和影響他人)和年終前離職之間并沒有直接的因果關系,但兩者可能在某些情境下相互關聯。如果一個人感到自己在工作中受到了PUA,可能會考慮離職,尤其是當這種壓力和操控感影響到個人的心理健康和工作滿意度時。
年終前離職的原因多種多樣,包括但不限于不滿意的工作環境、薪酬福利問題、職業發展機會有限、團隊或領導之間的沖突等。如果其中的一個原因是由于感受到了PUA,那么這可能是一個需要認真對待的信號。在這種情況下,以下幾點建議或許能幫助你:
1. **自我評估**:首先明確自己是否真的處于被PUA的狀態,了解自己的感受是否合理。
2. **尋求支持**:可以向信任的朋友、家人或者專業的心理咨詢師傾訴,獲得情感上的支持和建議。
3. **權衡利弊**:考慮離職對你的職業生涯、經濟狀況以及生活狀態的影響,做出最適合自己的決定。
4. **規劃未來**:如果決定離職,提前做好職業規劃,尋找新的工作機會,確保平穩過渡。
5. **法律咨詢**:如果涉及到勞動權益問題,可以咨詢法律專業人士,了解自己的合法權益。
無論何時,關注自己的心理健康和職業幸福感都是非常重要的。希望這些建議對你有所幫助。
1 提問者描述:在傳產公司任項目管理,疑被PUA,且年終將至,考慮是否撐到1月再離職。
2 根據描述,主管的行為顯然有不合理之處,屬于精神壓迫行為。
3 PUA(精神操控)的核心特征是貶低與控制,提問者經歷符合部分情況。
4 回新疆后被冷處理與新人接手項目,可能意味公司已對你不滿或有替代計劃。
5 主管讓你不要請教前輩及考慮換工作,實為變相逼退。
6 如果年終數額不高,不建議為了少量獎金忍受有害環境。
7 持續在不健康的工作氛圍中,可能加重你的身心健康問題。
8 若決定提前離職,請用得體理由(如健康因素)向公司說明。
9 在離職前整理好交接事項,確保職業形象不受損。
10 離職后專注休養身心,再尋找更適合你的職場環境與職位。
11 建議與信任的親友或心理專業人士傾訴,避免過度自責。是否被PUA了與年終前離職問題,是的,找到工作后離職,別制造空窗。
12 祝福你。
以下我將針對您的情況,提供一些分析與建議:
關于是否撐到領年終:
1)年終獎金的發放規則: 首先,您需要了解公司的年終獎金發放規則。有些公司是按照到職比例發放,有些則有明確的年資限制。如果您的公司是按照到職比例發放,那么即使未滿一年,您仍然可以領到一部分年終獎金。如果公司規定必須做滿一年才能領取,那么您可能需要仔細權衡。
2)身心狀況的評估: 您的身心狀況是首要考量。如果這份工作已經嚴重影響到您的身心健康,那么即使損失部分年終獎金,也應該優先考慮離開。畢竟,健康比金錢更重要。
3)后續工作的規劃: 如果您已經有后續的工作規劃,或者有足夠的儲蓄可以支持您一段時間,那么可以考慮提前離開。反之,如果沒有其他選擇,或許可以考慮先撐到領完年終獎金再做打算。
其它建議:
1)評估自身身心狀況: 誠實面對自己的感受,如果這份工作已經嚴重影響到您的身心健康,請務必優先考慮自己的健康。
2)尋求支持與協助: 可以向家人、朋友或專業咨詢機構尋求支持與協助,傾訴您的困境,并獲得情緒上的支持。
3)保留相關證據: 如果您認為自己受到不合理對待,可以保留相關的證據,例如郵件、對話紀錄等,以備不時之需。
4)考慮向相關單位申訴: 如果您認為受到嚴重的歧視或不公平待遇,可以考慮向勞工局等相關單位申訴,維護自己的權益。
5)積極規劃未來: 無論您最終選擇留下或離開,都應該積極規劃未來的職涯發展,尋找更適合自己的工作環境。
您好,想先與您說一聲,辛苦了!
依據內容,目前的職場環境對您而言是有狀況的,最重要的是,如已經對您的身心健康產生嚴重影響,建議您評估換工作規劃!
因為年限未滿1年,建議您可以先與人資部門咨詢確認,過往年限不足1年的計算方式,讓您對于年終金額有初步估算。此外,也可詢問一下關于離職交接的相關事務,保障好自身權益。
#或許可嘗試反思,過往工作經驗是否有發生類似情形? 當時是如何處理?
#請評估一下,現階段是否適合展開下一份工作的找尋?
#是否有機會讓自己先離開工作,待沉淀、調整好自身的狀態后再出發?
職場中本就有形形色色的人,未必身邊的主管或同仁都能夠提供協助或是理解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