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談到職業發展,很多討論會聚焦于提升哪些專業能力,卻很少有人特別提到專業態度的重要性。專業態度的表現常被歸納在軟實力中,但我認為軟實力其實是專業態度展現后,再被歸納出來的幾種單一面向的軟性技能,而專業態度則是一種對職場的人和事更全面的應對方式,應該被單獨拿出來討論。這篇文章想分享我認為的職場專業態度是什么、對職業發展有什么影響、以及如何培養專業態度。
?
什么是職場專業態度?
?
職場專業態度包含的范圍很廣,面對工作的態度、與人互動的方式、表達意見的方式等這些都是在專業態度上會被考察的點。在太平盛世的時候,專業態度很少被提及;但在有壓力的情境里,它特別容易被看到!
?
我認為,所謂的專業態度就是一個職場人能用中性的態度來因應負面的環境和事件。即使面對的事情不符合自己的期望,仍能選擇用理性且對事情進展有幫助的方式來處理。例如:有執行時間壓力但下屬頻頻出錯時,選擇客觀指出他能改善的地方,而不是怒罵他沒帶腦袋來上班;在其他部門的同事對你負責的項目提出質疑時,選擇想一想如何讓跟他對焦,而不是認定他故意找你麻煩;在主管做出不合理的安排時,選擇正面與他討論其他的可能性,而不是當面口頭頂撞或是嘴上不說但消極處理。
?
專業態度為什么很重要?
?
工作上的專業能力能定義個人在所屬領域的身份,并分出等級,例如:我們會說他是一個資深的工程主管。而專業態度則會轉化成對個人的形容詞,變成你在業界的口碑,例如:他是一個很情緒化的資深主管或是他是一個EQ很高的資深主管。
?
在求職的過程中,除了臺面上進行的簡歷、面試、背景調查之外,往往還有臺面下的口碑打聽。針對越資深的職位,口碑打聽到的內容越會被當成重要的參考資料。
?
我曾經看過一個在求職且已經順利完成幾關面試的前同事,最后在私底下的口碑打聽中被過去合作過的人說了一句他其實做事滿混的,因而沒有拿到offer。在業界中,也總有幾個人名是眾所皆知很會辱罵下屬、很愛跟別人吵架、大家公認千萬別合作的人。這些都是忽略專業態度帶來的后座力。
?
如何培養職場專業態度?
?
面臨壓力和負面事件時,很難沒有情緒,我會用這幾個角度的思考來幫助自己聚焦在理性的行動上。
?
1.想想如何有效率的解決問題?
?
在剛出社會的時候,我都是用最直覺的情緒來應對各種不符合期望的事件──花時間罵出錯的廠商、寫email跟質疑項目的同事對戰、用最低標的方式簡單完成主管不合理分配的爛事。
?
但后來我發現,這樣的處理方式不僅沒有解決問題,反而要花更長的時間才能把事情收尾。罵完廠商仍然需要讓他知道哪里要改,而廠商被罵得有情緒后可能更影響他的理解能力;email對戰后仍然需要跟這位同事面對面坐下來談,才能溝通清楚彼此的論點;用交差的心態完成被不合理分配的工作后,可能會被主管要求重新再改,因為做得不夠好。情緒發泄完,該處理的事仍然需要處理,一項都跑不掉。不如跳過這一段,直接采取能解決事情的行動方案,早點處理完還能早點下班。
?
2.對事不對人,不糾結誰是誰非
?
面對壓力和負面事件,很多時候情緒拉不住,是因為太想證明錯不在自己,于是面對出錯的廠商、下屬或同事,會花時間跳針式的質問:為什么?為什么這個都做不好?
?
不是說發生什么事都要很鄉愿的讓它過去就算了,而是強調需要回顧的是事情為什么變成這樣,而不是為什么你要這樣。兩者在溝通上呈現出來的差異是這樣的:
?
糾結在人:上次明明我就說得很清楚,為什么你還弄錯?你這部分沒處理好會拖累我的進度耶,這樣我怎么跟老板交代?…
?
聚焦在事:我們合作這么久了,這次卻沒處理好我不太能接受耶。之前的溝通有什么不清楚的地方我們來理清一下,我還需要知道接下來怎么做才能趕上我的進度…
?
展現專業的態度不代表要壓抑自己的感受,重點是自己作為需要解決事情的人,能如何將討論往有益的方向引導。
?
3.不對號入座被害人的位子
?
很多人在面對提出質疑的同事和不合理分配工作的老板時,第一個念頭就是懷疑別人是不是特別針對他。一旦把自己當成被害人,精力就會花在抵抗加害者上,而不是處理事情上。把自己定位成需要解決這件事的人,而不是被針對的人,這樣才能有穩定的心智應對、處理負面事件。
?
將面對壓力和負面事件的心態調整好,工作的應對自然而然能展現專業的態度,團隊合作、溝通、解決問題等這些重要的軟實力也會跟著被看到。
【觀點僅代表作者,不代表本站立場】
掃一掃添加微信
使用小程序
使用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