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年畢業季,都會有大批土木工程、建筑學、結構工程、給排水、電氣、暖通等相關專業的學生,將“進入設計院”作為職業起點。但面對行業門檻高、競爭激烈的現實,很多應屆生會陷入一個糾結:沒有經驗,是否就很難進設計院?在用人單位眼中,專業背景重要,還是實習經驗更重要?
?
筑招網小編將從招聘邏輯、應屆生準備路徑、專業和經驗的權重等角度,為你解答這個常見問題。
?
一、進入設計院的主流途徑
1. 校園招聘
這是應屆生最主要的通道。每年9月-次年3月是各大設計院的招聘旺季,特別是央企、國企背景的大院(如中建、中鐵、中交、地方設計院等),會通過“雙一流”高校投遞系統、宣講會、校招網申等方式招聘應屆生。這時候最看重的是:學歷背景、學校層次、專業匹配度、作品集/項目經歷。
?
2. 實習轉正
部分設計院提供暑期實習或提前實習機會,尤其是大三、大四或研一的學生,可以通過實習接觸業務、融入團隊,表現優秀者通常會被優先考慮轉正。
?
3. 社會招聘(少量)
對于能力特別突出、擁有某些軟件技能或項目經驗的學生,也可通過社招通道“逆襲”,但門檻相對更高,且偏向碩士及以上學歷。
?
二、專業 vs 經驗,哪個更重要?
1. 專業是敲門磚
在大多數正規設計院,專業對口性極強。比如:
結構設計崗基本只招結構工程、土木工程專業;
建筑設計崗傾向建筑學、城市規劃;
機電設計崗分別需要給排水、電氣、暖通等專業。
如果專業不對口,再好的軟件能力也很難讓你進入核心設計崗位。所以,專業背景是必須具備的硬性條件。
?
2. 經驗是加分項
實習經驗、參與過設計項目、掌握設計軟件(CAD、天正、Revit、PKPM、鴻業等)是能在眾多簡歷中脫穎而出的“亮點”。
尤其是在一些小型民營設計院,項目經驗甚至可以彌補學歷或學校的不足。但在大型央企設計院中,經驗雖加分,但依然以學校和專業為篩選基礎。
?
3. 真正重要的是“潛力與適配”
設計院真正希望招聘的,是有基礎、有可塑性、能快速上手設計工作的新人。他們更在意你:
是否理解設計流程和標準?
是否能聽懂圖紙、會建模和出圖?
是否對行業有基本認知,有長期發展的興趣?
這意味著,專業+項目經驗+職業態度才是綜合評估的核心。
?
三、應屆生的準備建議
1. 專業能力打好基礎
扎實掌握專業課程,尤其是結構力學、建筑設計原理、建筑給排水、電氣原理等核心內容;
學會主流設計軟件,如CAD、SketchUp、Revit、天正、廣聯達、鴻業、PKPM等;
多做課程設計、競賽、建筑建模,提高圖紙表達能力。
?
2. 實習經驗越早越好
大三暑假開始找實習,目標對口單位(哪怕是小型設計公司);
實習中盡量參與設計流程,積累真實圖紙和作品集;
保留實習期間做的圖紙、建模、分析記錄,可用于面試展示。
?
3. 簡歷與作品集雙管齊下
簡歷內容突出專業成績、軟件能力、項目經歷;
準備好3-5頁的作品集或實習項目展示材料,附上清晰圖紙、說明、自己參與部分。
?
4. 積極參與校招/提前批
提前了解心儀設計院的招聘時間、渠道;
關注各大建筑/土木類BBS、微信公眾號、BOSS直聘、筑招網等發布的校招信息;
多投遞幾家,保持開放心態,哪怕先從小院積累經驗。
?
進入設計院的門檻并不高,但入門后的成長卻極為重要。對于應屆生來說:
1.專業是基礎,沒有它寸步難行;
2.經驗是助力,它能幫你脫穎而出;
3.學習能力和態度,才是你進入設計院后立足的關鍵。
?
設計院只是職業起點的一種選擇,而不是終點。無論你來自哪所學校、有沒有實習經驗,只要肯努力、愿學習,早晚可以在建筑行業中闖出一片天地。
【觀點僅代表作者,不代表本站立場】
掃一掃添加微信
使用小程序
使用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