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我國首個“沙戈荒”地區超大新能源外送通道項目——新疆華電天山北麓610萬千瓦新能源基地首臺風電機組順利完成吊裝,標志著該項目進入全面建設新階段。此次完成吊裝的為金風科技自主研發的GWH221-11.1MW陸上風電機組,該公司將為項目一標段提供共90臺此型號設備,總裝機容量達100萬千瓦。
?
打造“綠電快車”,推動“疆電外送”提速
新疆華電天山北麓新能源基地是“疆電外送”第三條特高壓直流輸電通道——哈密—重慶±800千伏線路工程的重要配套項目。該通道設計輸電能力高達800萬千瓦,建成后每年可向重慶地區輸送超360億度電,其中新能源電量占比超過50%,相當于滿足重慶2025年預計用電量的22%以上,惠及約800萬戶居民,年均替代燃煤使用600萬噸,減排二氧化碳約1650萬噸,對于西南地區能源結構調整、實現“雙碳”目標具有深遠意義。
?
而作為該通道的重要綠色電力來源,天山北麓新能源項目總裝機容量610萬千瓦,其中風電裝機420萬千瓦,未來每年可新增清潔電力142億度,節約標煤427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1172萬噸。
?
深耕“風口”,定制化方案應對極端環境挑戰
項目選址位于新疆哈密市巴里坤縣與伊吾縣交界的“三塘湖—淖毛湖風區”,該區域屬我國“十大風區”之一,年平均風速達8-9米/秒,大風天數超過115天,風資源極其豐富。然而,這一地區自然條件極為惡劣,風沙、低溫、冰雪等極端天氣頻發,對風電機組的穩定性和可靠性提出了極高要求。
?
針對這一嚴苛的自然環境,金風科技對GWH221-11.1MW風電機組進行了多項技術優化:
1.自主翼型設計葉片:機組葉片采用高升阻比、高氣動效率的自主翼型設計,兼顧發電量與結構載荷,發電性能較傳統翼型提升3%-5%。
2.抗風沙、抗腐蝕設計:采用低粗糙敏感翼型,并對葉片前緣實施耐沖刷防護設計,顯著提高機組在風沙環境中的使用壽命與可靠性。
3.全場級優化策略:借助數字孿生技術和智能控制系統,實時采集塔筒、葉片、傳動鏈等多點數據,優化機組運行策略,并通過調整風機迎風角度降低尾流影響,實現整場發電效率最大化。
?
大機組、大智慧,支撐特高壓構網新場景
隨著機組容量不斷提升,整機穩定性成為技術瓶頸之一。對此,金風科技基于自研的仿真平臺GTSim,在設計階段對大葉輪、柔性長葉片與高塔架結構進行了全流程模擬分析,為整機運行安全提供堅實保障。
?
值得一提的是,為滿足特高壓輸電對電源側“構網型能力”的需求,項目特別部署了2臺11.1MW構網型風電機組,搭配風儲一體化方案,具備應對“暫態過電壓”與“弱電網適應”等關鍵能力,率先為構建新型電力系統提供了場景驗證。
?
持續深耕新疆,為“電力絲綢之路”注入新動能
長期以來,金風科技深度參與“疆電外送”戰略實施,在新疆哈密十三間房風電場、匯華風電場等多個項目中部署了20余臺高性能機組,年平均可利用率超過99.8%,為我國首條“疆電外送”通道——哈密南—鄭州±800千伏工程累計輸送綠色電力超過7.25億度,展現了卓越的運行表現。
?
此外,金風科技還將為“疆電外送”第三通道的另一配套項目——華潤電力重能天山北麓新能源基地提供210臺GWH221-9.1MW陸上風電機組,總裝機容量超190萬千瓦,為實現西電東送再添助力。
?
展望未來:綠電騰飛,合作共贏
預計到2025年年底,“疆電外送”第三通道將全面建成投運,不僅將增強重慶電網的穩定性和保供能力,也將大幅拉動新疆哈密地區經濟增長,釋放綠色能源的巨大社會與生態效益。
?
金風科技將繼續秉持技術創新、質量為本的理念,充分發揮在高端風電裝備和項目運維方面的優勢,為國家特高壓電力樞紐建設提供堅強支撐,在“電力絲綢之路”的建設中持續輸出“綠電快車”的中國方案。
【觀點僅代表作者,不代表本站立場】
掃一掃添加微信
使用小程序
使用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