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建筑師、巖土工程師與結構工程師之間的執業范圍,結構工程師則搭配建筑師負責結構計算、安全施工困難的解決、配置等,巖土工程師通常著重施工階段的檢核計算(例如安全支撐)與現場實務(如勘驗)。
結構工程師著重經驗累積
工程師種類繁多,其中,結構工程師與巖土工程師所學相近,雖然兩者執業范圍不同,但不少工程師是同時兼具兩者的證書。
要從事工程師工作,當然要具有工程師注冊證書,但是,如果只是擔任助理工作,則不需要有工程師證書,而薪水也有差異。
根據工程師法的規定,兩者執業的內容很接近,從事混凝土、鋼架、隧道、涵渠、橋梁、道路、鐵路、碼頭、堤岸、港灣、機場、土石方、土壤、巖石、基礎、建筑物結構、土地開發、防洪、灌溉等工程以及其他有關土木工程的調查、規劃、設計、研究、分析、試驗、評價、鑒定、施工、監造、養護、計畫及營建管理等業務。
比較會混淆的是建筑師、巖土工程師與結構工程師之間的執業范圍,一般而言,在設計端的是建筑師,結構工程師則搭配建筑師負責結構計算、安全施工困難的解決、配置等,巖土工程師通常著重施工階段的檢核計算(例如安全支撐)與現場實務(如勘驗),不過,三者工作經常重疊。
負責繪出施工圖說
在結構工程師部分,以偏設計類居多。
主要是落實建筑師設計的施工落實部分,透過電腦模式來計算各項的配置,跟建筑師充分的溝通之后,再完成可執行的圖面,結構技師事務所也負責繪出施工圖說。
由于很多工作都是動態的模擬且進行中,因此,加班很多,一般能夠獨立作業的技師事務所工作人員,每個月約有1萬左右的薪水,如有證書,就有1-15000元的薪水。
要進入結構工程事務所工作,大部分是本科畢業,主要的差別是,一般大學課程都是基礎課程,但專業設計部分會在研究所做主力課程,也使得這行的學歷要求稍高。
----------------------------------------
堅持與堅毅兼顧不會被淘汰
想要成為出色的結構技師,必須同時擁有服務業熱忱的服務態度,也要有工程師性格中,堅持與堅毅的專業要求,不能隨意妥協,兩者若能兼顧,在這一行中,就能擁有一片亮麗的天空。
工作偏向設計類
長達20年的資歷,是件很不容易的事。戴云發指出,結構工程師工作內涵偏向設計類,因此只有大學畢業,在這行里有些困難,碩士課程中才有比較專業的設計部分,而更重要的是,結構安全法規、建材、工法等,幾乎是年年都更新,必須要有強烈的企圖心及求知欲,才能在這一行中不被淘汰。
這個行業很需要經驗的累積,有很多結構設計及困難點,都需要透過經驗值的增加來強化成功度;如要領先群倫,那是要努力再努力。
即使如此,服務熱忱不能低于求知欲,結構工程師要協助建筑師計算出安全結構的配置,落實建筑師的設計,又要能符合建設單位最大利益的需求,而很多新工法或是新的建材,都可能達到客戶最好的需求,但必須說服業主(建設公司及建筑師)使用,沒有足夠的服務精神,怎么可能一次又一次接受客戶不同概念的挑戰?
而為了充分說明每一次的設計案,要發展出一套加值作法,就是每個設計案都采取多案設計,并將不同設計的利弊分析給業主了解,減少溝通不良的疑慮,增加獲得授權合作機會。
發揮工程師性格
可是,在這當中,工程師性格的發揮也十分重要,最常發生的是,業主經常四處征詢不同意見,有時想法會天馬行空或似是而非,要很有耐心的解釋及說明,有些不清楚的地方或是專業部分,就須查證了解再說明,這會是一些冗長的過程,沒有足夠的耐心及專業,很難做得了。
這看似很辛苦的工作過程,戴云發說,當解決問題、或是看到一棟建筑物就這么完成聳立,就打敗了一切辛苦的過程,讓自己擁有無比的快樂與成就感。
---------------------------------
以自身經驗指出,一般的專業程度,在大學畢業及研究所畢業時就有了,但經驗的累積是長遠的。
新人進入這個行業,辛苦是必然的,業務好的事務所,會有一些持續跟進中的個案,而同時要與業主、建筑師討論,又要研究新的工法、建材之類,是很吃重的任務,一定要能堅持下去。
沒有不辛苦的行業,如果喜歡數字、數學或是研發的人,就是特別喜歡這個行業,因為很多結構的安全配置都需要用數學方式去計算,不愛數字,要喜歡這個工作也難。
另外,這個工作的前置作業大多是采用電腦運作方式完成,所以整個工作型態也需要與電腦為伍。
一切紙上作業及電腦作業到一定程度的熟悉度之后,就可能跟著前輩到工地去看現場,再比對工地與圖面,一切學習會加快,則會更有趣。
-------------------------------------------------
企業在筑聘網找「結構工程師」人才時,最常注明的條件是「具備證書尤佳」,本科學歷則是一般性要求,甚有須具備博士學歷才能應聘,足見專業門檻極高。所以考上證書,是出人頭地的第一要件,沒有證書在身注定沒有前途。
同樣是念土木系,巖土工程師證書目前的行情比結構工程師值錢,但要有長期抗戰的準備,重考三、五年才上的人比比皆是,所以在網上,對于準備考試有很多討論,并有一個共同結論:錄取率是依當年報考人數而定,難度每年一樣,可是題型變化很靈活,就算重考也無法掉以輕心。
即使如此,結構工程師是「硬碰硬」的工作,擁有證書僅是入門磚,不斷吸取新知才是再上一層樓的關鍵,否則很難適應日新月異的工法,也無法讓客戶買單,前途仍是窒礙難行。走上這一條路,是沒有松懈的一天。
【觀點僅代表作者,不代表本站立場】
掃一掃添加微信
使用小程序
使用公眾號